兴化宗氏一门俊秀

    中华宗氏网 2012年10月15日 万家姓


 清初“广陵五宗”及其诗文 “广陵五宗”为清初广陵诗坛上的五位诗人,宗元鼎及其弟宗观、宗元豫、从子之瑾、之瑜。广陵五宗之先世,为宋名将宗泽之后。 广陵五宗中名噪江左者当推宗元鼎,字定九,一字梅岑,号香斋,别号小香居士、东原居士。据《疑年录汇编》载: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(1620),卒于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,年七十九。明末清初兴化人,后迁居江都宜陵之南,隐居不仕,力耕而食。一生酷嗜梅花,七岁即作咏梅诗,堂前古梅被称宗郎梅,所居东原草堂名新柳堂,有芙蓉别业,相传为谢安旧址。康熙十二年,浙江名画师王著为宗元鼎作《芙蓉别业图》,慕名前来瞻仰者踵至,周亮工、曹溶、王士禄兄弟、邹祗谟等名流皆不远千里,至其庐而访其人,叹为南阳高士。明末清初之际,诗坛或尚“七子”,或宗钟(惺)谭(元春),然宗元鼎既不主张复古,亦不崇尚“深幽孤峭”的风格,而是“少宗晚唐,中年仰攀初盛风格,一变古文,诗余、制艺亦工”(《宗观宗元鼎合传》)。诗尚温、李,风调绮丽。王士祯《分甘余话》云:“余门人宗梅岑诗本《才调集》,风华婉媚,自成一家。尝题吴江顾樵画寄余云:‘青山野寺红枫树,黄草人家白酒萏。日暮江南堪画处,数声渔笛起汀洲。’ 余赋绝句报之,云:‘东原佳句红枫树,付与丹青顾恺之。把玩居然成两绝,诗中有画画中诗’”。然而宗元鼎所处时代,正是明清易代之时,故国不堪回首,哪有闲情逸致写闺怨。再加上清初文网甚密,不敢以现实为题材,只好别开蹊径,借诸咏史,寄托深而措辞婉,庄语少而谩语多,言在此而意在彼,语不多而情无限,庶几可免罹文字狱之难。宗元鼎诗作,多七绝咏史之作。如《吴音曲》:“璧月庭花夜夜重,隋兵已断曲河冲。丽华膝上能多记,偏忘床前告急封。”此诗写陈后主沉缅于酒色,怠于政事,把军国大事委诸妃嫔,亡国自必不免。《炀帝冢》:“帝业兴亡世几重,风流犹自惜遗踪。但求死看扬州月,不愿生归驾六龙。”诗人浩叹炀帝迷恋声色犬马,宫室器服,骄奢淫逸,祸及宗社,以致为宇文化及所缢死,身亡国灭,为天下笑。宗元鼎所作绝句,不乏黍离表秀之悲,荆棘铜驼之叹。如《新亭》云:“东晋江山暮雨秋,新亭人士昔时游。从闻王导神州语,周凯先收作楚囚。” 《扬子江》云:“帆去天涯势不回,龙笳何惜渡江来。香车若到长干路,后主荒宫花又开。”风景不殊,怆怀故国,借题发挥,别有寄托。 宗元鼎移居江都宜陵后,作《扬州仙女庙记》,引《酉阳杂俎》考证民间关于仙女的神话传说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忧国忧民。康熙十五年,扬州府大水,作《广陵大雨行》。康熙十七年,扬州府、县久旱无雨,作《旱岁》诗,写饥年中的感受。康熙十八年贡太学部考第一。铨注州同知,未仕卒。《咸丰重修兴化县志·艺文志·书目》载其著有《芙蓉集》十六卷、《竹石长年轩集》七卷。宗元鼎生平,《清史列传》及李桓辑《国朝耆献类徴》均有载。 宗元鼎之弟宗观,字鹤向,顺治十一年贡生。康熙二十二年,曾与泰州名彦邓汉仪(孝威)、黄云(仙裳)及从兄宗元鼎等一起在南京共纂《江南通志》。康熙四十一年中副榜,在皖南贵池任教职,后迁苏之常熟,“以训士有方为四方称道,勤学好古,长于吟咏”。为人 “襟怀旷朗,在向家人生世”;为诗“萧疏幽隽,在王、孟、韦、柳间”(《咸丰重修兴化县志·文苑·宗观宗元鼎传》)。曾为王尔纲所辑《天下名家诗永》十六卷撰《诗永序》,与昆山著名学者、官至内阁学士、刑部尚书、《名史》总裁官徐乾学(顾炎武外甥)过从甚密, 宗观著有《咸园集》(《咸园近稿》《韦村集》《山响集》)。 与宗元鼎齐名的宗元豫,字子发,晚号半石。据丹徒名士冷士嵋撰《江泠阁文集》四载:生于明天启四年(1624),明诸生,万化子。 “万化卒于官,元豫行万里扶柩归。资力已竭不能葬,乃疏食不除服,十年始得葬”(《咸丰重修兴化县志·人物志·隐逸·宗元豫传》)。明社屋后,隐居高邮湖西之司徒潭,“兀坐一楼,寒暑旦夕诵读不绝。潭上居者,不窥其面三年”(《宗元豫传》)。故明大学士吴甡亦居此地,富藏书,元豫尽得读之。后以贫返里,居昭阳土室中,羹藜饭藿,时有不继,仍潜心经史,如是者二十年。与遣臣逸士声应气求,“论著之暇,顾独喜从芑山张先生游,时芑山匿迹秣陵,居草庵中,亦惟君得相与,往还不绝也,故其学问文章得之芑山者为多”(冷士嵋:《宗元豫墓志铭》)。芑山者,乃著有《芑山集》之江西宜春硕儒张自烈也。按张于顺治七八年间,以谋刻《芑山集》,仆仆金陵道上。顺治十一年起居金陵六年,后移寓皖五年,康熙四年复居金陵。元豫与芑山交往,当在张两度居金陵之时。元豫与同里李清(映碧)、李沂(艾山)、李凎(季子)、陆廷抡(悬圃)为莫逆交,与明末避乱侨居兴化的江都名士雷士俊(伯吁)、康熙中侨寓兴化应邀总纂康熙《兴化县志》的宝应名士王岩(筑夫)、泰州名士邓汉仪(孝威)亦交契。与张自烈(尔公)、宁都二魏———魏禧(叔子)、魏礼(季子)常相互赠答。康熙十年,宗元豫、李凎与魏禧等同游金、焦,在镇江南郊僧寺中避雨,元豫等以白磁碟代纸,草纪事诗。翌年,宗元豫等到苏州与魏禧会虎丘,得诗一卷。元豫晚岁多病,以贫授徒,流寓镇江。康熙十五年,宗元豫再上焦山与冷士嵋一同度岁。除士嵋作记外,曾纂修《丹徒县志》、《镇江府志》,著有《晓山诗集》的程世英还赋有《五律·赠宗子发僧舍度岁》:“万事到山静,连朝对佛闲。车尘难得至,僧户不须关。诗和三君咏,文将两汉删。高人应笑我,踪迹滞城阛。”首、颔联言佛门净土幽邃、安谧,颈联所称三君,指王筑夫、邓孝威、宗鹤问。康熙七年,宗元豫即编成《两汉文删》。尾联程千一称元豫、士嵋二友为“高人”,自己尚未能登净地,有调侃、自廉之意。宗、冷二公的深情厚谊,冷士嵋于《宗元豫墓志铭》中曾有描述:“余与君缔交久,意相得甚。聚合时非登高凭远,即商榷诗文,正订经史。间烧灯夜坐,烛跋漏沉,至述往事,话衷曲,感遭遇,则辄其低垂哽塞无一语,如不能胜,吁时盖未尝不彷徨累慨,泣下沾衣也。”并互以墓志为托,“君前吾为志,吾前君为志,死生之言,各勿相负”。情之挚,意之切,感人肺腑,无怪乎李桓把这篇墓志铭遴柬入《国朝耆献类徴》中。康熙三十五年(1696),元豫卒于京江之寓舍,年七十三,遗骸葬于先祖忠简公墓之对垅。宗元豫著作甚富。有《两汉文删》《古诗赋删》《卧游录》《唐宋明十大家文删》《唐二十家明二十家诗删》《志小录》《韩杜合删》《焚余稿诗文》等。 宗之瑾、宗之瑜亦工诗,之瑾著有《怡云词》二卷、《芙蓉集》十二卷存世。 康熙十六年,官平凉镇原知县宗书有二子:长宗秉、次宗乘学诗古文于族父宗元豫,二子皆有著作才,唯宗秉早卒。宗乘“闭户讽咏,专力于诗”,得关中山川之助,“登临怀古,所作苍凉激越”(《咸丰重修兴化县志·人物志·文苑·宗乘传》),著有《变徴堂诗集》、《白华堂诗集》等(《变徴堂诗叙》)。 兴化宗氏堪称芝兰玉树,一门俊秀。而广陵五宗乃是这个家族风人骚客盛极一时的结集,为古城扬州留下美谈佳话。
 


分享按钮>>宗氏早期迁虞世系考
>>南阳宗氏源流